close

  大江兩岸,大美株洲。
  羅銘攝
  周懷立 張莉 李立洪
  說起株洲市近年來的變化,人們一個共同的看法是:株洲更美了。
  從成功創建中國優秀旅游城市、國家園林城市、國家衛生城市、全國交通管理模範城市,到榮膺“中國十大最具投資價值城市”稱號,躋身“城市綜合競爭力全國百強”,株洲市的影響已經遍及全國。
  “好”,意味著過去工作的高度,也意味未來突破的難度。
  從60年前的7000人的小鎮,到40多年前東跨京廣線,形成河東老城,再到20多年前跨過湘江,拓展河西新城,株洲城一直在迅跑。
  然而,株洲城市發展下一步往何處去?這個命題卻令人頗費思量。
  這是一個關於空間的命題。已經超過100平方公里的面積,超過100萬人口的規模,株洲市城市面積還要擴大多少,城市人口還要增加多少?
  這是一個關於發展的命題。城之所以為城,不只是房屋的聚集,不只是人口的聚集,更有產業的興旺,人民的富裕。
  株洲城市發展,需要新的地理空間,也需要新的產業空間。
  2013年11月初,習近平總書記在湖南考察時,希望湖南發揮作為東部沿海地區和中西部地區過渡帶、長江開放經濟帶和沿海開放經濟帶結合部的區位優勢,抓住產業梯度轉移和國家支持中西部地區發展的重大機遇,提高經濟整體素質和競爭力,加快形成結構合理、方式優化、區域協調、城鄉一體的發展新格局。
  習近平總書記對湖南“一帶一部”的區域戰略定位,使株洲市敏感地意識到,這是一個重大的戰略機遇。而該市關於實施 “城市擴容提質攻堅戰”的決策,正成為突破城市發展瓶頸、打開城市發展空間新的推動力。
  市委書記賀安傑指出,株洲貫穿南北,連接東西,是國家梯度發展的節點城市,是“長三角”、“珠三角”兩大國家級“經濟引擎”的連接點,是湖南面向“長三角”開放的前沿陣地,在此打開湖南東大門,其勢已成,其時以至。
   “全域株洲”
  ——規劃夢想之城
  2013年9 月14 日,來自美國、德國以及國內清華大學、北京大學、東南大學、中南大學專家在株洲市規劃論證會上共同描繪城市發展藍圖。
  而在此前的8月上旬,株洲市委十一屆五次全會就已作出決策,推動中心城區發展壯大,進一步拉開城市框架,擴大城市規模,更多註重向東向南拓展,規劃建設東部新城、南部新區。
  市委全會一錘定音,株洲市新的城市規劃編製工作就此展開。
  株洲市具有特殊的空間結構。從地圖上看,株洲市域行政範圍呈狹長形,南北距離超過200公里,主城區居於市域北部,北接長沙市,西鄰湘潭市,均不過20分鐘車程,已經接近“融城”,空間十分有限。因此,向東連接醴陵、向南連接株洲縣,就成了株洲的必然選擇。
  在對市情進行深入研究後,市長毛騰飛適時提出,啟動株洲東部新城和南部新城規劃建設,構建株醴發展軸和沿湘江城鎮發展帶,加快城市向東向南發展步伐。
  2013年11月8日,株洲市城鄉規劃委員會原則通過《株洲“一軸一帶”城市發展空間結構規劃》。一軸,為株醴城鎮發展軸,即將株洲市主城區與所轄醴陵市用大通道連接起來,構建大東部新區。一帶,為湘江城鎮發展帶即溯湘江南下,構建大湘江新區。
  (下轉6版)  (原標題:大城新夢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y19eypsl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